冥想是瑜伽中最珍貴的修行方式之一,被視為通往「入定」與「解脫」的重要途徑。真正的瑜伽冥想,並非單純的靜坐,而是讓心靈超越物質慾望,達到內在的寧靜與覺醒。
簡單來說,冥想是一種讓身、心、靈合一的練習,使大腦安靜下來,變得更加覺察與自律。與發呆不同,發呆時思緒游離、無序,而冥想則是一種內在的寧靜,意識清醒而敏銳。
在浩瀚宇宙中,是否存在一本記錄所有靈魂輪迴的生命之書?這正是神秘的阿卡西記錄(Akashic Records),一個被認為儲存著所有歷史、思想、情緒與行為的宇宙數據庫。透過這個數據庫,我們或許能夠理解自己的前世、今生與未來。
清醒夢(Lucid Dreaming)是一種在夢中意識到自己正在做夢的現象,並且可以部分或完全控制夢境。這種能力被許多科學家、藝術家與哲學家視為靈感的來源,甚至在藏傳佛教等傳統文化中,清醒夢也被用於冥想與內在探索。
阿卡西記錄(Akashic Records)這一詞源自梵語“Akasha”,意譯為「天空所覆蓋的一切」、「空間」或「以太」。它是一種超越人類感官的訊息集合體,被認為儲存在以太之中,並不屬於物理層面的存在,因此無法透過常規的知覺或體驗直接接觸到。
在瑜伽傳統中,人體內有三條主要能量通道(脈),這些脈絡掌管著我們的生理、情緒與靈性,影響著氣能的流動。當三脈通暢時,人的身心靈能量達到平衡,意識狀態也能提升。
地球如同人體一樣,也擁有自己的能量系統,被稱為「地球脈輪」。這些能量中心影響著地球的穩定性、靈性意識與生命進化。根據靈性學者德隆瓦洛·默基瑟德(Drunvalo Melchizedek)的研究,全球共有12個主要的地球能量中心與144個次要能量點,共計156個能量節點
聲音從未離開我們的生命。心跳、脈搏、呼吸,甚至走路的節奏,都是生活中不可忽略的旋律。大自然中,鳥鳴、河流、風雨交響;城市裡,車流、鼓聲、鍵盤敲擊,無時無刻不與我們共振
頌缽,又稱「喜馬拉雅缽」(Himalaya Bowl),源於西藏、尼泊爾等喜馬拉雅地區,已有數千年歷史。傳統的頌缽由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、鉛、汞七種金屬打造而成,相傳採用隕石熔煉鍛造,蘊含豐富的能量
現代生活中,無論是職場或個人層面,常常被壓力重重的忙碌節奏所淹沒;然而,只需花些時間感受減壓音樂的浸潤,就能享受身心得到輕盈、鬆弛的美好狀態。究竟音樂如何啟動這種療癒力?音波頻率為何會影響情緒和身心?
早在西元前300年,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經典著作《瑜伽經》中奠定了瑜伽的基本理論。然而,這套理論的最初源頭則可追溯至更為古老的婆羅門教經典《吠陀經》,其中蘊涵的思想與修煉方式構成了印度古文明的精髓——而七脈輪的概念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環。
1975年4月12日清晨,英國赫爾大學的睡眠實驗室迎來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。心理學家基思·赫恩(Keith Hearn) 成功設計出一種眼部信號技術,讓人類首次以儀器方式捕捉來自夢境的訊息。
阿卡西記錄,被譽為宇宙的「生命之書」,是一個無形的資訊場域,記錄著所有靈魂過去、現在與未來的所有經歷與可能性。這是一個與萬有源頭相連的智慧庫,蘊含著無盡的知識與智慧。
清明夢(Lucid Dream)指的是做夢者在夢中清楚知道「自己正在做夢」,但沒有立即醒來,反而能繼續體驗夢中的一切,甚至主動塑造或操控夢境情節。這種現象曾被許多人形容為比虛擬實境(VR)更真實、更加令人興奮。
隨著近年來冥想的熱潮興起,越來越多人將其作為減壓放鬆的方式。現代人面臨高壓的工作與生活,冥想帶來的種種好處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。 研究顯示,冥想能有效減少憂鬱、壓力與焦慮,使人內心更平靜,提升幸福感。